一場拍賣會上的落槌聲,往往透露著資本流動的潛在脈絡。2025年上半年,彩色寶石市場在多場國際拍賣會中再度發光,部分珍稀寶石的成交價不只創下新高,更反映出市場對「實體型審美資產」的高度認可。在通膨高壓與資產配置多元化的時代,投資標的不僅有股票一個選項珠寶投資是另一種能與其他金融工具互補、提升組合收益潛力的策略性配置。
本文將帶你從蘇富比與佳士得的最新拍賣結果,解析今年上半年五大寶石類別的市場表現與潛力,搭配成交率與溢價數據,洞察2025下半年的投資趨勢。若你還在考慮是該買一克拉紅寶,還是再觀望ETF,那麼,請準備好讓你的資產「閃閃發亮」。
【國際拍賣場焦點:祖母綠與藍寶不退燒,藍鑽續攀高峰】
2025年6月13日,蘇富比紐約高級珠寶拍賣中,一枚由JAR設計、重達8.62克拉的哥倫比亞祖母綠戒指,以160萬美元成交,遠高於最高估價7註美元,溢價幅度高達129%(資料來源:Sotheby’s, National Jeweler註1)。
同場另一顆7.50克拉的1930年代克什米爾藍寶,最終也以140萬美元成交,與預估最高價相比,溢價達100%。這兩件作品皆以色澤濃郁、無顯著瑕疵及產地稀有為訴求,強勢吸引頂尖藏家出手。事實上,該場拍賣整體成交率高達95%,是上半年表現最穩健的場次之一。
更讓市場驚豔的,是一顆2.02克拉的Fancy Vivid藍鑽,最終成交價為180萬美元,溢價約20%。而一顆5.02克拉的Fancy粉紅鑽,也以150萬美元落槌,落在估價範圍上緣。
【日內瓦與香港場次:彩鑽與彩寶同步發燒】
同樣在5月的蘇富比日內瓦場,一顆10.03克拉的Fancy Vivid Blue藍鑽(俗稱"地中海藍")以驚人的1,790萬瑞士法郎(約2,150萬美元)售出,拍品成交率高達97%註2。
佳士得日內瓦5月場次也毫不遜色,115件珠寶全數成交,創下100%成交率,其中77%的拍品超越最高估價註3。最受矚目的拍品之一,是由Boucheron設計的6.24克拉Fancy Deep Blue藍鑽,以1,064萬瑞士法郎(約1,273萬美元)成交,單克拉價格超過200萬美元。
轉往亞洲,佳士得5月27日香港場次共售出價值4,820萬美元的珠寶,成交率達90%,其中65%的拍品高於預估區間。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顆重達35.09克拉的克什米爾藍寶「The Regent Kashmir」,以9.5百萬美元成交註4。這再次證明亞洲藏家對高品質彩寶的持續追捧。
【數據背後的故事:精品寶石三大條件】
從2025上半年數據中,我們可歸納出三大高成交寶石的共通條件:
- 產地稀有性:無論是哥倫比亞的祖母綠、克什米爾的藍寶,或緬甸的紅寶,皆具有明確、具指標性的地區標籤,為其增值提供可信賴的基礎。
- 未經處理的品質:未加熱、無內部缺陷或具特殊光學現象的寶石,始終是市場的主流偏好。
- 設計加值:由JAR、Boucheron等頂級設計師打造的作品,不只寶石本身珍貴,更帶來品牌文化與拍賣溢價的雙重效益。
【投資趨勢展望:彩寶資產的下一步?】
彩寶投資的吸引力,來自其「價值與審美並存」的特質。與股市一樣波動,但更多了一份收藏的詩意與文化含量。從目前趨勢來看,下半年可持續關注以下幾個投資方向:
- 中克拉段高品質寶石:如5–10克拉的藍寶、祖母綠,在國際市場成交率高,適合長期持有與傳承。
- 冷門寶石入門布局:例如帕帕拉恰藍寶、變色石、尖晶石等,在拍賣會中出現頻率漸增,市場尚未飽和,是中型投資人的潛力首選。
- 搭配設計師作品或歷史背景:具備故事性與限量設計的珠寶作品,未來在二級市場的變現能力更強。
是珠寶,也是資產
是珠寶,也是資產
從瑞士到香港、從祖母綠到藍鑽,拍賣場上每一顆成交的寶石,不只是藝術,更是資產的表態。它們穿越地理與文化,在全球藏家與投資人之間,傳遞著一種信仰——價值,值得被好好保存。
當你思考下一筆資金該如何布局,不妨問問自己:與其讓鈔票在帳戶裡打哈欠,不如讓它化作一顆閃耀的寶石,在時光裡升值、流傳、發光。
註2:https://www.sothebys.com/buy/46f21f5e-e23b-40e0-a713-e6e4ac6838d8
註3:https://press.christies.com/magnificent-jewels-achieves-chf605-million-i-723-million-at-the-may-2025-geneva-season
註4:https://en.thevalue.com/articles/christies-hk-luxuxy-week-may-2025-sale-result-regent-kashmir-sapphire